什么是中国书法 简要介绍中国书法

什么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延伸阅读

中国书法文化的初步认识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鲁迅语)“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黑格尔语)“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刘炳森语)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宏大精深。从殷商开始,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是“书写”,“法书”是“写得好的书作”;“书”是一种运动,“法书”是行动的一种结果,而“书法”不单包括了“书”、“法书”,还包括了有关“书”、“法书”中的诸多问题的一门学问。

“气”从“聿”“者”,后从“聿”“曰”,本义作记载、书写讲,当然引申义很多,如书籍、书札、书体等等。是一个动词,表示一种动作。既是动就有动的规律,在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是属于“原理”性问题。

书法是用汉字书写成文,文书相映、焕采升华的一门学问。符合这种要求的作品是一种艺术品,遵循这种要求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艺术美的活动。即用中国特有的工具书写出的规范汉字,字与字组成了闪闪发光的文辞,以点画焕采,布白成章,整体如一,熔古铸今。而对其道其理的研究以及如何治学的规律等等,都是书法艺术这门学问所涵盖的内容。

如果从其所及来看,则牵涉极广。譬如,汉字的规范问题,包括历史的来龙去脉,文字的起源,字体的流变等等问题。书写内容则牵涉各种文学形式,诸如诗词曲赋等等。书写形式,则大小横竖、字体书体、载体不一等等。可以说,中国文化所到之处,文字的书写无不所在。然而,诸多内容中最关键之点是汉字文、书与美的集中体现。

了解书法艺术,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意义,人们从中会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品德修养的教育、艺术美学的教育以及作风严谨的教育。学习书法艺术,可以使工作的疲劳得以缓解,使紧张的情绪得以调剂,使郁结得以舒展,使精神得到焕发。

这一切都表明了我国文化传统的丰厚绵远,这种深蕴在人民群众之中潜在的文化素养,正显示了一种天然的传统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无形魂魄,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因此,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正道,以便使它沿着正直的道路健康向前发展,放出更灿烂的光辉,超越历史上的高峰,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作品

一.苏轼《前后赤壁赋》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作品。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他的前后赤壁赋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二.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书法墨迹《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被誉为“天下第二草书”,《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三.米芾《蜀素帖》

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写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书写成。今藏于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卷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四.王珣《伯远帖》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25.1cm,横17.2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伯远帖》是东晋时十分难得的名人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称为天下第十大行书之一,排第四。

五.祝允明《草书诗帖》

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草书成就的最杰出代表。作品狂而不乱,情浓势足,激跃奔发,气度不凡。其将字中妍媸和巧丽的笔画起收动作幅度缩短,增加行笔过程中的饱满度和厚实感。

六.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25.5cm ,横33.6cm,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仲尼梦奠帖》行书,九行,行九字,共七十八字。元朝人郭天锡跋:“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七.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八.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为晋代王献之所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宝,现藏故宫博物院。草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九.怀素《自叙帖》

怀素书于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大草(狂草)书,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自叙帖》乃怀素草书的巨制,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实在是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

十.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兰亭集序》是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存版本为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之手,传说真迹是唐太宗李世明逝世后作为陪葬品下葬。

中国书法的魅力何在

中国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化的核心就是书法!从中国书法的发展和演变可以窥见到中国文化的脉络,中国书法的发展是由完全的实用性到实用与艺术相结合,以及到现在逐渐脱离实用走向艺术化,中国书法从四百多年的隶变开始进入了汉代,艺术的表现力在逐渐的加重,到东汉隶书达到鼎盛时期,其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真、草、隶、篆、行的出现,实用推动了书法的发展,隶书虽然较篆书提高了书写效率,但是还不能满足应用,于是在汉简上就出现了草写的简牍,章草就出现了,随着章草的出现,诞生了一个纯艺术化的书体——-草书,草书成熟于东汉,其代表人物就是后人称为草圣的张芝。经历了四五百年风雨,迎来了一个中国书法史上伟大的时代——-魏晋时期,三国的代表人物是锺繇,晋的代表人物就是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初唐的孙过庭在其撰写的《书谱》里曾经描写过这几个人的故事,王羲之说:顷寻诸名书,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看来在书圣王羲之眼里只有张芝和锺繇。书法走到今天,艺术化逐渐取代了实用,同时也引来了一个如何评判书法作品的优劣问题,从书法的发展脉络来看,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承袭古人的书法艺术,而与时俱进地发展,也是艺术发展之规律。写字与书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写字仅仅是把字展现出来,而书法里却蕴含了至文字诞生以来的艺术规律———法度,没有法度书法什么也不是,在法度中书法可以任意发挥,从古到今,获得书法的法度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功夫的倾注是不可能的!

中国书法分为哪几种

中国书法分为5种: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

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4、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5、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