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寻寻觅觅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的诗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延伸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译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解:   将息:将养休息。  怎生:怎样,怎么。  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译文:   如同是丢了什么似的,我在苦苦寻觅。只看见一切景物都是那么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和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但却仍然无法抵挡傍晚时分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似乎是旧时的相识。地上堆满了落花,菊花已经枯黄殒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呢?独坐窗前,孤苦伶仃,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在这黄昏时节,又下起了细雨,水滴落在梧桐叶片,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么能够用一个愁字概括的了呢?

李清照的《声声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她的晚年写了一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也使她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最高峰。如她的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就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杰作。李清照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她晚年时期国破家亡、丈夫病逝,饱经忧患离乱的愁苦生活和凄惨心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与早期作品所表现的伤春悲秋、伤离怨别有所不同,它不是生离之短暂,而是死别之永恒,不是暂时的空虚,而是长久的寂寞,不是可望团圆,而是已成永诀。而且,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怨凝聚交织在一起,文浅情深,沉痛无比。

  这首词的上阕着重表现了李清照心情的悲伤和她孤独无依靠的孀居寻求寄托和安慰而大失所望时的极端痛苦的心情。接着又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极其平常事物的描写,淡酒不敌意,雁过更觉伤心,一步紧逼一步,一层深入一层,倾吐胸中的满腔愁苦。

  这首词的首句用十四个叠字开头,声情并茂,堪称创举。这十四个叠字共七组,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内心情感引起的外部动作;第二层意思既是环境气氛,也是心中之感受;第三层意思则是由轻转重、由浅入深的真切体验。这三层刻画将心理神态与环境感受融合在一起。

  有人认为古人诗中虽然有一句叠三字者,一句连三字者,两句连三字者,一句四叠字者,或两句互相叠字者,三联叠字以至七联叠字者,但是李清照却连下十四个叠字,故出奇制胜,匪夷所思。据说乔吉在写《天净沙》时全部用以叠字组成,共二十八个叠字,却曾遭到“丑态百出”之讥讽,可见叠字仅以量并不能取胜。

  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主要表达了李清照的内心情感,继以乍暖还寒,难以将息,则更进一步,淡酒难敌晚风,即“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将十四个叠字之愁,酒浇不去之意,在此略略点出,似淡却浓。这三句的意思是说雁儿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信寄给谁,想起来只有“伤心”。再说这雁儿原来是替她带过信的“旧时相识”,因此更感到难受。因为她早期寄给丈夫赵明诚的《一剪梅》词中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也是最能表达李清照对爱情逝去的伤感,也是流传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句。

  下阕继续描写了李清照的孤独与愁苦。先写菊花满地,不堪取摘。昔日与丈夫共同赏菊,而今无花可摘,无人相伴,便觉得度日如年,时光难捱,只好独自守着窗儿,熬到天黑。再加上夜雨落梧桐,点点滴滴没个完,便进一步增添了她心中的烦闷。“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句,更见其愁苦之多,忧患之深。

  在这里无心簪菊,日子难捱,梧桐细雨,增人愁思,以上的种种,逼出了最终的“愁”字来,但“愁”可明言,内心的痛苦却难以明白尽道。

  在这首词中,不仅开头的叠字用得称奇,而且“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且下阕的“点点滴滴”再次叠用,与前面的十四个叠字映照呼应。

  在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中,李清照写眼前之事、身边之景,似是信手拈来,但情景交融,委婉巧妙的铺叙,实在得力于自然与琢磨相结合的功力,这首词的语言虽然平易晓畅,而词意却是似浅实深。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调子虽然显得低沉,但却表现了李清照南渡之后国破家亡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这首词一直流传至今,一向为世人所赞赏。特别是在艺术手法上别具心裁,大胆创新。而双声叠字的使用,生动地表现出了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人的感情,真可谓是珠圆玉润,令人击节叹赏,这是这首词的成功之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