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故事:在《红楼梦》中,为什么有个说书人提到汉朝有个王熙凤求官的故事?对此你怎么看?

网友提问:

在《红楼梦》中,为什么有个说书人提到汉朝有个王熙凤求官的故事?对此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红楼梦》按前八十回暗寓应该是108回。这个情节发生在55回已经过半。开始从前半场的繁华到后半场的逐渐衰落。这个情节是这样,两个女说书人给贾母讲了一个《凤求鸾》的故事,结果被贾母一顿批判。这故事连影都没有,还书香门第,把姑娘说的那么坏,其父还什么尚书宰相的根本不成立。把人家姑娘说的人不是人,鬼不是鬼。运弄个佳人。这些话通着全家的这些女孩子说,特别是宝玉和黛玉会怎么想。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小小情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说明“好戏”过半开始走下坡路了。

谢谢小秘书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有需求就有市场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作者告诉我们王熙凤的智慧才能堪比男子。《凤求鸾》中的主人公 “王熙凤”也是金陵人,也是出身贵族,这与《红楼梦》中的琏二奶奶王熙凤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他是位公子,是个男人,要进京赶考,承担着个人前途和振兴家族命运的重任。而小说中的凤姐虽然是女子,却极有心胸和格局,其治家理事的章法、杀伐决断的勇气都不输于男人。作者对男人比较失望,曾经在13回末写过两句感慨“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这一回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在前后文中,作者详细铺陈了她是怎样不辞辛劳地同时管理两府事务,既有思考力又有执行力,不仅将具体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时奖惩分明、恩威并重,上下敬服。在此,作者对她的智慧表现出由衷的欣赏和赞叹。我们的琏二奶奶王熙凤,是和书中的那位宰相公子王熙凤一样,有能力担当起振兴家族的命运,她是贾府的未来与希望。并且,治大国如烹小鲜,凤姐能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若是有机会走出家门,也一定能成为有作为的政治家。

其次,预示了王熙凤有别于其他女子的悲剧结局。《凤求鸾》中的王熙凤公子还没能一举成名,就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遇到了雏鸾小姐,然后落入才子佳人的俗套。《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虽然同样有才华有能力,却也无法摆脱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然而,她雌雄同体的风格气质,又让她的悲剧与其他红颜女子迥然不同。其他女子或者被折磨致死,或者一生寂寞,或者远嫁,或者堕入烟花,无论如何那都是属于女性的命运。王熙凤却不同,她的判词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她应该先被休了,然后才去世。也就是说,她不仅失去了生命,更在活着时便失去了尊严。这尊严,不仅是贵族女子、豪门少妇的体面,更是她作为荣国府当家女主人的尊严。这样的悲剧,不仅是身为女性在爱情婚姻上的失败,更是作为职业经理人一生事业人生的崩盘,相比黛玉宝钗湘云等人,王熙凤的悲剧内涵自是更加沉重深刻。所以她才会“哭向金陵事更哀”,才会“生前心已碎”,她的努力、她的经营、她的算计,最终全都成了一场空,成为别人的笑话,如此,更加令人绝望与悲伤。

我想,这是《凤求鸾》中的王熙凤,对《红楼梦》中王熙凤人生和命运的预示吧?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五十四回中用了”史太君破陈腐旧套”这个醒目章回,暗藏两个典故。且不说与宝黛钗云的关系:

女先儿说书的内容”凤求鸾“本是歌颂爱情自由,启用了王熙凤求官偶遇佳丽结秦晋之好。套用了古代司马相如鼓琴巧遇卓文君的典故,歌名为《凤求凰》。然而还沒有等女先儿说完,就被贾母喝住了,批驳一番。且不说她是为了警告小儿女,而她此时却扮演齐姜一一晋文公夫人的角色…传说晋文公重耳在逃难19年中,得到兄弟妻子的忠心相佐,才没有朝秦暮楚。其中有一段故事,妻子齐姜听到有人用美女诱惑重耳,让他丧志。她为了帮助丈夫不被色诱误国,一夜杀掉数十个婢妾。美丽之人干起了腥风血雨之事。然后灌醉丈夫,送他离齐,泪洒衣襟。后人有诗为赞:”公子贪欢乐,佳人慕远行。要成鸿鹄志,生割凤鸾情”。

无论是司马相如求偶,还是王熙凤求官,没有贾母心中的重耳救国重要。可叹,可惜的是”凡鸟偏从末世来”纵然爱慕此生才,也无济于事。作者的爱情与补苍天之愿望都成水中月,镜中花…眼中的泪,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其他网友回答

凤者,凤凰也。

在子,以望成龙;在女,以望成凤。

这是历朝历代,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与期待。

红楼梦里,讲到汉代有个王熙凤求官的故事,与贾府掌权者王熙凤同名,似乎意在说明,被称为王熙凤的人,都是聪明美丽,非同一般的凤凰一类稀罕之人,所谓女中强人。

与王熙凤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