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没熟打开后怎么办:没熟的榴莲打开了怎么办?

网友提问:

没熟的榴莲打开了怎么办?

优质回答:

没熟的榴莲打开了要判断两点:

1.肉质是否变酸,如果变酸了就不要吃了

2.肉质过硬,但是能吃的话可以放回去,放多一天就能吃了

3.肉质过硬+不能吃,不甜的话,有条件可以烧烤,烤着吃味道不一样喔

建议榴莲还是要熟了之后才吃。

其他网友观点

没熟的榴莲打开了可谓鸡肋,硬邦邦的,没有榴莲的软糯甜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熟的榴莲打开了有两种可能,第一买到生的催熟的开壳的榴莲,第二误以为生榴莲熟了自行打开的。

题主说的,把没熟的榴莲和苹果放在一起催熟是可行的,因为熟了的水果会产生乙烯,乙烯有催熟的作用。

因为题主已经取出了一块,榴莲壳里还能看见一大块,已经取出的榴莲用保鲜膜包好,一定要包严实,不要透气,放在室温,3天左右基本可以熟了,或者放冰箱更好,榴莲会更好吃,会有榴莲的奶香味,一般1-2天就会熟。榴莲壳里的榴莲,就把榴莲壳盖好,同样,放在室温或者冰箱都可以,在存放的过程就可以和上面说的熟了的苹果放在一起,催熟。还有朋友试过,放在微波炉里叮2分钟,榴莲也可以熟。

不过麦兜君友情提示,没熟的榴莲打开后即使人工催熟后的味道已经没有自然熟的味道清甜,所以在购买的时候,尽量选自然熟的榴莲,下面看看怎么挑选榴莲吧。

1 榴莲身上的钉刺要饱满,判断榴莲是否熟了,可以把两根相邻的钉刺捏一下,如果可以捏动,并且两根刺会靠近,说明此时的榴莲熟了。

2 成熟的榴莲通体是黄色,如果榴莲还有青色,说明还没有熟。

3 如果榴莲已经开口了,可以通过闻味道来辨认,如果闻到的味道是“青气味”,就类似青草的味道,这样的榴莲就没有熟,爱吃榴莲的朋友都知道,如果闻起来就是榴莲浓郁的香气,这样的榴莲已经熟了,可以选购。

最后,如果已经买到了打开了没熟的榴莲怎么办呢?毕竟生榴莲,口感味道都不太好,麦兜君建议,放在破壁机里打烂,做成甜品,点心,雪糕是不错的选择。

其他网友观点

榴莲被喜好者盛赞为“水果之王”,虽然这个头衔的主观成分占很大一部分,但是如果论起营养物质含量和风味的独特性、强烈性,那榴莲算得上是实至名归。

除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之外,榴莲的价格也是真的不便宜,而且一颗榴莲去壳之后可食用部分一般也只有40%到50%左右,这么一算更是昂贵。如此昂贵的榴莲如果打开了发现没熟,不仅风味大大降低,可能就连口感也如同嚼腊,这就实在是太浪费了,所以这次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个榴莲不熟的问题吧。

没熟的榴莲打开了之后怎么办?

榴莲作为一种难以广泛种植的热带水果,它的价格普遍都比较贵,就算国内进口最多、最普通的金枕榴莲也要接近20块左右一斤,去掉外壳之后大约只能剩下一半左右,再去掉果肉里的种子重量,可食用部分就更少了,可谓是每一口都值得珍惜。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如果打开了一个榴莲发现没熟,那实在是浪费又扫兴,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我们推荐以下几种方法。

1、天然乙烯催熟

首先,大家不用看到“乙烯”这个化学名词就本能的抗拒,其实乙烯就是天然成熟的水果会自然释放出来的物质。所以如果将榴莲撬开发现没熟,那么就不要继续开了,用干净的纸或者食品袋、纸箱把榴莲和熟了的苹果、香蕉、木瓜等水果包在一起,大约有个两到三天榴莲就熟了。

这种方法适用于榴莲没有被完全拆开,一般建议没有经验的小伙伴不要直接劈开一颗榴莲,先从尾部分瓣的缝隙撬开一点其实就可以观察、触摸到果肉的状态了,如果不够成熟就用皮筋捆上,然后开启催熟的过程。

2、高温加热解决

如果下手拆解的速度太快了,等到榴莲果肉已经被拆出来了才发现没有熟,这也是有办法解决的,不过就是口感和风味上难以确保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未成熟的榴莲果肉放进微波炉加热,利用微波炉来使其果肉软化,趁热吃的时候高温也可以激发出一定的风味物质,但具体能挽救到什么程度,就得看榴莲本身被取出来的时候成熟度的高低了。

除了微波炉加热之外,还可以考虑火烤榴莲,或者是用榴莲果肉煲汤,虽然口感和风味跟完全熟透的榴莲果肉有不小的区别,但也算是没有白白浪费它的香甜和营养了。

3、低温缓慢待熟

如果家里没有微波炉,榴莲果肉又全都被拆出来了的话,那么就只有最后的办法了,可以尽快的将果肉用干净的保鲜盒装好,或者是保鲜膜包裹好,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室20度左右保存几天。

这个低温的环境并不是为了催熟榴莲,而是为了抑制榴莲果肉沾染到的细菌等微生物,只要微生物的增殖被控制住,那么榴莲果肉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缓慢成熟。不过这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切记没打开的榴莲最好不要放进冰箱,它就跟其他热带水果一样,低温可能会导致这些水果被“冻伤”,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如果室温不是特别高的话,只要确保拆出果肉的时候操作的干净卫生,那么果肉装好或者包裹好之后,也可以在室温下等待它自己变熟。

催熟榴莲的小细节

其实对付没熟透的生榴莲,就跟其他热带水果的思路都是一样的,不过由于榴莲的情况稍微有点特殊,所以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1、如果没有把握榴莲是不是熟透了,那么开榴莲的时候就不要直接劈开,最好是先从尾部开一点点,这样就算发现果肉没熟透也好补救。

2、榴莲果肉的水分含量相对其他水果来说并不高,所以它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就很高,这就导致榴莲果肉更容易腐败变质,在催熟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卫生条件良好。

3、在催熟整个榴莲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过于潮湿,最好是可以用干净的报纸或者纸皮箱来盛装,这样可以及时吸附掉水气,免得太过潮湿导致的腐坏或者微生物大量滋生。

虽然自然开裂的榴莲就已经是熟透可以吃了,但也得关注它开裂到什么程度。如果已经开裂到能够特别明显的看到果肉了,那就不建议买来吃了,因为榴莲的营养太过丰富,果肉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微生物或者昆虫污染。

如何挑选榴莲,避免不要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其实与其琢磨怎么挽救生榴莲,还不如我们在挑选的时候就下点功夫,尽可能的买到熟的刚刚好、果肉又饱满的榴莲,既省事又美味。

1、挑选成熟榴莲的方法

【闻味道】:熟透的榴莲就算底部没有明显的开裂,但它的香味也是藏不住的,拿起来之后凑近闻就能闻到榴莲特有的那种浓郁香气。不过这个气味中切记不能带有酸味或者酒精味,如果有就说明已经熟过头或者变质了。

【摇一摇】:榴莲在成熟之后里面的果肉与果壳之间就没有那么牢靠了,将整个果子摇一摇就能听到里面好像有东西滚动的声音。但是这个方法建议最后确认的时候再用,而且不要摇的太用力,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捏尖刺】:榴莲的外壳上有非常多的刺,可以用手指捏住两个挨着的刺往中间靠,如果能够捏动一点,那就说明差不多可以吃了,如果尖刺是一动不动非常硬挺的,那就说明果子还没熟。

2、挑选果肉多、饱满的榴莲的方法

榴莲的价格比较昂贵,大家当然还是想尽可能挑选到果肉瓣数多、果肉饱满的榴莲,不过榴莲的各个品种之间差异还是不小的,难有完全一致的判断方式,但有鉴于国内最常见的还是金枕榴莲,我们就以此为例吧。

【看“鼓包”】:榴莲的外观看上去就是一楞一楞的“鼓包”组成的,一般来讲外面看有几道“鼓包”,榴莲里面就对应有几瓣果肉,这些“鼓包”越是饱满,那么里面的果肉相对来说就越大块。

【看尖刺】:榴莲的尖刺除了可以用来捏捏判断成熟度之外,在有些品种上也可以用来判断果肉是否饱满。一般来讲尖刺越是底部粗壮,那么榴莲就越是皮薄肉满,反之尖刺越是纤细,那么榴莲就很有可能皮厚或者果肉发育的不够。

【看“尾巴”】:榴莲、香蕉、芒果这些水果都没办法熟透再采摘,不然的话运输和储存的折损就太大了,所以榴莲肯定也是还没熟的时候就摘下来的。但是看榴莲尾部的形态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它被摘下的时候成熟度到什么程度,以金枕榴莲来说,越是尾部又尖又长的,就说明它采摘的时候越生涩、生长发育的越差。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于榴莲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收藏。

对于美食制作、饮食知识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以前从事水果批发生意的,榴莲可以说是每次进货必备的,至于题主说的榴莲打开以后没有成熟怎么办,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只要把取出来的果肉放到一个容器里面,

在把这个容器用保鲜膜密封好就行,但是在储藏榴莲果实的时候,最好放到冰箱保鲜层里,因为室内温度要是太高的话,一是影响榴莲的品质问题,二是不利于榴莲果实催熟的

但是这种催熟好的榴莲,要比自然成熟的榴莲差上一点,所以我们在购买榴莲的时候,最好就是购买已经成熟的榴莲,有的人会问了,榴莲怎么区分成熟的与没有成熟的了

其实这个问题更加简单一点,因为在区分榴莲的时候,只要看一下它的颜色问题,闻一下它的气味问题,听一下的它的声音问题,就知道大概了,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

只要是成熟的榴莲,在颜色上面多是整体偏黄的,用手把两个尖刺往一起靠的话,很容易就可以靠在一起,要是没有成熟的榴莲,两个尖刺是很难靠在一起的,

至于榴莲的气味问题,就是在其根部多有果实的味道传出来,要是没有成熟的榴莲,就是一点味道没有了,至于听听榴莲的声音问题,就是用一个顺手的东西,拍拍榴莲的外表,要是听起来声音清脆的,就是已经成熟的榴莲

小结:在购买榴莲的时候,最好不要自己回家处理,因为商家在处理榴莲的时候,要是发现没有成熟的,还可以再次调换一下,要是回家以后,就只能自己催熟了

其他网友观点

如果榴莲没有熟的话,是可以挽救的!!!

因为生的榴莲非常硬,不像熟榴莲吃起来那么软嫩香甜,一般不建议在生的时候打开,但如果无法判断生熟,不小心把生的榴莲打开的话!可以送进烤箱或者直接上锅蒸!

蒸熟或者烤熟以后的榴莲就会变软,而且味道也会变好,不会生涩。不必担心,这不是黑暗料理,很多地方都有烤榴莲的,烤完以后,榴莲的香气也会变浓~

其他网友观点

硬吃

与榴莲没熟打开后怎么办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