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集奇葩说太赞了,我想给满分!

哈喽,我是阿猫。原本今天是发另一篇文章关于个人读书技巧的,结果中午吃饭看了最新的奇葩说,没忍住就写下这一篇。最新一集奇葩说实在太赞了,一定要看一看,有很多惊喜:
1、嘉宾是黄渤,我太喜欢他了,长得不怎么样,但是情商高,反映极快的人,看到一次又一次从马东挖下的坑中跳出来,真是佩服!
2、题目非常有趣,就是「父母观念过时还固执己见,我该闭嘴还是说服」,你怎么选?这个题目特别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很有参考意义。
3、杨奇函复活,发挥的不错,最后还来了个押韵梗。
4、很喜欢陈凌岳最后的发言,非常有共鸣。
他妈要求他读书读博,是因为她妈在自己科研的道路上尝过甜头,所以也希望孩子走这条路,而陈凌岳坚持做自己的兴趣打辩论,不断地希望能够证明给他妈看。
这和我在选择自由职业这条路上非常相似,按照陈凌岳说的就是:
关于这个题目,我是个绝对会选择Battle的人,但这根本不是我的选择,而是纯粹好胜心和控制欲使然,想要去辩过对方,赢过对方,改变对方,这一点和我的父母非常相似。
所以,我和我妈Battle过几次,那是激烈的惨状,像我这种人,应该要学会的是闭嘴,有一些人喜欢用冷暴力,那就应该学会Battle,当然,最好的一定是沟通。
后期我得到改变,是因为学了逻辑,看了《学会提问》、《超越感觉》、《非暴力沟通》,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和父母Battle,真的,还不如花点时间读点书,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更大。
前段时间我分享了这一篇“今年让我最最最受益的一句话”,里面谈到了改变我一生的一句话:
“批评某项言行的正确做法,是正面指出其言行到底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嫌理性分析太难,于是就用发言者的人身特质或强盗逻辑去批评言行,不过是一种懒于思考的诡辩伎俩。”
我发现和我妈的Battle当中,我们双方都有太多的非理性批评,也就是逻辑上的谬误——诉诸人身,我们不喜欢就事论事,而是喜欢评价这个人,例如上来就指责对方自私、小气、固执等等。
这种批评对事情本身没有任何帮助,并且还会导致沟通朝着一个坏的方向发展。
试想想如果你们在讨论「应不应该多社交」,在探讨的时候,突然脱离讨论方向,而是进行道德评判说,你这个人真是固执,那我们就会从“应不应该多社交”变成了“我是不是一个固执的人”。
对于这种Battle应该马上停止,因为已经偏离了原本的主题。
如果双方都是一个理性的人,Battle完全没有问题,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各有利弊,我们不可能选择一件事情是鱼与熊掌兼得的,我们只能双方各自罗列出事情的利弊,最后选择一个利大于弊的事情。
02
非常巧,前两天就有位读者就有这样的困扰,我还给了他一点个人的小建议。
当父母强行要求你做一件符合他们意志的事情,你可以先尝试沟通,但的确比较困难,这不可能只归于父母的观念陈旧,而是你也没有好的说服能力,这个时候可以选择闭嘴。
但有一件事比沟通更好的方式,那就是行动证明。
当父母强行要求你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决定,毕竟成年人是应该为自己所有的行动负责了。
你每一次的决定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其实你就是在和父母Battle,但这种Battle也是无声的告诉他们,我长大了,我的人生由我做主,当然,我所带来的代价也是由我承担。
不过,父母给你的建议不是立马反对,而是用理性的方式参考意见,然后自己做决定。
如果你的想法和父母一样,那就最好,但有时候不一样,你就选择自己的决定,也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建议只是一个参考标准,最后的决定权在我自己手里。
时间长了,他们也会觉得并没有想的那么坏,人就会慢慢改变,然后接受,而这种改变绝对不是依靠一时三刻的Battle就行的,唯一只有时间和行动证明。
父母会对孩子溺爱,那就是什么事情都顺着孩子,同样,我认为长大后的孩子也会对父母溺爱,那就是凡事根据他们的意愿做决定,例如选择什么专业、学校、工作、甚至伴侣。
那最后不仅仅会让父母加强对你的控制欲,也会让你永远长不大,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爆款文章:
阿猫的58篇必读文章清单(推荐收藏)
只给你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选它
豆瓣9.1,安利这部超棒的纪录片
我真心希望你早点看到这篇文章,越早越好!
这个TED演讲,建议每个人保存到手机

每天早上在群内分享一本书,详细可以点击“11月书单 | 优质&高分书籍分享群”。
如果你想看更多关于阿猫写的文章,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每天都会在星球内分享平时只记录在个人日记里的心得,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加入方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