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没过中秋节,独处是我的超能力

文丨阿猫
回复”读书群”,每天分享一本好书
掐指一算,有四个年头没有过中秋节,今年总算在国内啦,可以吃大闸蟹、粽子,太幸福了吧!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留学四年里,从最煎熬的独处慢慢变成了享受独处、热爱独处。
记得刚刚开始和独处做朋友真是生不如死,最痛苦莫过于圣诞节的那一年。
那一次真的是“Lonely Lonely Christmass”,自己和三个朋友在外面租了房子,他们全都回国了。
整整一栋房子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当时没有朋友、家人、更没有兴趣爱好。
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整个房子都是空荡荡的,英国乡村街道外也是一片漆黑。
国内唯一能微信上交流的朋友也已经睡觉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孤独。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实验:
实验过程很简单,受聘大学生只需在一间特制的房间内,躺在舒适的床上,尽量限制其五感,便能每天得到20美金。
是不是觉得,一个靠睡觉就能日入数百元的实验,绝对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你又贪小便宜了。
多数受试者连第三天都撑不到,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可不仅仅是单调乏味的环境。
除了这个实验,历史上很多监狱都会采取这种折磨人的方法,犯人不听话,就会把他们关进小黑屋里面几天几夜。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以为然,但这种与外界隔绝的感觉真的很痛苦,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孤独。
当时的我也是如此,我大概才熬了5天这样与世隔绝的生活后,我终于受不到了,我开始联系在英国很远的朋友,问他,我能否去他那边玩,他也爽快的答应了,真的很感谢当时他能收留我。
极度不愿意出门的我,搭了5个小时的火车去到朋友那边住了几天,心情好多了,他也叫上了他的朋友,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值得强调的是:当时我是一个没什么人生目标的人,但出于转变期,我刚好戒了游戏、戒了看剧,如果当时还有这些习惯的话也不至于这么痛苦,因为我又不想打游戏、又不想看书学习,以至于陷入一个非常无聊的状态。
当然如今的我早已经慢慢蜕变了。
后来,我再次挑战独处的生活,这次是我刻意营造这种隔绝环境。
我决定最后一年的暑假不回国,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我都独自待在英国。
我给这三个月已经安排好计划了,每天健身、写公众号、阅读、学CFA等等。
一开始不适应,但最后这个三个月总体还是很快乐的度过,当然我大部分时间其实都花在运营公众号上,所以这个“白手起家”的公众号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了不起,也要谢谢暑假那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三个月的独处生活,还是一样,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没有伴侣,我一般都会早上开始复习看书,下午去咖啡店运营公众号,晚上回来健身。
每天生活就大概如此,仿佛有一种《瓦尔登湖》的感觉,其实这个状态和当年的圣诞节是极度相似的,只是这一刻我拥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孤独的时候有书本、公众号、运动陪伴我。
这样独处的生活以至于我回到国内都依然难以改变,我很需要个人空间,一个完全没有干扰的环境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因此我回国的十几天,我几乎每天都去咖啡店,算是去寻找灵感也好,反正我真的很喜欢独处的生活。
毕竟只有独处的时候我才是属于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同的人会对你的生活进行干涉、给予你意见、责备你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几乎很难找到在生活中不干预我们,让我们自由发挥的人,或多或少大家都会给出自己的主观意见。
很幸运在我留学的最后一年里,我觉得我找到了这个人,她在很多方面也不会指手画脚、包容性极强,不过与干涉我的生活,以至于两个人的时候我都能够做我自己,我一直在别人眼里的缺点也可以被她看成是优点。
我觉得就算是再亲密的关系,也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亲密的人身上,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不要指望改变别人,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其实我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意见,我喜欢遵循自己的内心,除非真的很有说服力,有理有据的证明给我看,我才会信服,特别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说的就是对的,这种“绝对意见”更加让我难以接受。
因为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的背景、家境、情况、走过的路都不一样,就算采取相同的方法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而且循规蹈矩的建议往往只会让我们走上平庸的道路。
另外,提供建议的大多数人想要证明自己的现状是正确的,而建议本身常常正是建议者的痛处。
劝你不要冒险的人也会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因为他不敢承担必要的风险。所以,建议常常是建议者对个人状况的迂回式的辩解。
除此之外,提供建议的人提出意见时,一定有其利害关系在里头。想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的父母亲,绝对不会建议孩子接受国外的工作机会。
一般准则是:道不同,不相与谋。
要能做到这个准则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要有钱!!!
查理芒格说: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经济能力排除这种干扰,当然我还是可以自主选择给自己一点时间独处,找回自己。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强调了独处的重要性,深度工作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你的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比尔盖茨每半年会停下工作脚步,空出整整一个礼拜「闭关修练」,他将这个计划称之为「思考周」。
这一周当中,他排除所有外务,不与任何人连络,一个人关在别墅里大量阅读平日没机会细读的报告跟书籍,并针对公司未来走向以及世界科技的新发展去思考。从这充满知性且积极的独处时间里,诞生了许多革命性的战略与想法。
独处不等于不合群,不等于被孤立,恰恰相反,它是一种优秀的生活习惯。帕斯卡尔说过:“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很多人也许觉得我很怪,我明白,如果四年前的我,看现在的我,一样会有一种鄙夷的眼光:这人也太孤僻了吧,都不去社交的。
但,那又怎么样呢?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不要被社会观念枷锁,那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28天打卡活动报名:
高手是持续性自律,你是间歇式自虐
好书推荐:
|练习的心态|刻意练习|学习之道|
|引爆点|人类简史|瓦尔登湖|学霸炼成|
|英语教材|深度阅读|人性弱点|财富之门|
|送100本好书|东野圭吾|断舍离|穷查理宝典|
~点击文字即可进入另一个世界~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