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葛优”为什么取名叫“优优”

在日渐冷清的春节联欢晚会中,葛优主演的小品“儿子来了”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一度飙升到百分之三十,也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个小品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骗子“葛优”在行骗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叠音姓名“优优”。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会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上精雕细琢,这个名字的选择就体现了这一点。
在没有任何其他信息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依据一些外围线索来对他人进行判断,名字就是最重要的线索之一。这种知觉的过程可能大家并没有意识到,但却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想一想,当你面对一个陌生的销售人员,在向你推销一款新产品,葛优和优优,哪个姓名会让你觉得更亲切、更友善、更值得信任?
根据我们的研究,优优可能比葛优更让你觉得亲切、友善和值得信任 (魏华等, 2016; 魏华等, 2018)。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优优是叠音名称。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讲,叠音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一种重要的语音特征。儿童最初会发一些无意义的叠音(babababa),后来会发一些有意义的叠音(如吃饭饭、睡觉觉)。成人和儿童交流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叠音,并且常常用叠音作为小名称呼儿童(你的小名时叠音吗?)。
正因为叠音常常被作为小名,所以葛优取名为优优,呼应儿子这一身份。叠音会激活儿童知觉,让人们觉得具有叠音姓名的人具有和儿童类似的特征。儿童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天真烂漫、真诚可爱、没有危害的。因此,叠音名称的个体(优优)也会给别人这种印象。骗子使用叠音名称这种不易察觉但影响巨大的语音线索就可以获得客户最初的信任。
我们还可以从感性决策和理性决策的角度来分析优优这种名称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强调情感关系的社会,即使在商业的买卖过程中,也试图渗入情感。中国人讲,买卖不成仁义在,就透露出这种倾向。在保健品推销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销售人员常常先与老人建立情感关系,然后在以情感关怀为由向老人推荐保健品。很多销售人员对待老年人比亲生儿女还好,所以才能在推销过程中获得老人无条件的信任。因此,在保健品推销的过程中,凸显情感因素,强化感性决策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老年人很傻、很蠢、为什么看起来很明显的骗局却不能识破。殊不知,老年人是感性决策、而旁观者是理性决策。一旦进入感性决策的情境,任何人都会变傻(比如,恋爱中的人都是傻子)。一般而言,我们和成人在一起会更加理性,而和儿童在一起会更加感性(谁又会在一个儿童面前分析利弊、权衡得失)。因此,人们在面对叠音名称的个体时,会激活了感性的决策模式,就使得保健品销售人员的那一整套策略(做“儿子”,强调情感温暖)更加有效。
回到小品本身,回到社会现实,保健企业固然可恶,但是保健企业的风行,保健销售人员“儿子”策略的成功更值得我们深思。正是因为在亲身儿女身上得不到爱和温暖,才使得很多老年人“傻傻”的在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身上寻求爱与温暖,以致倾家荡产、老无所依。当这一幕不断重演的时候,我们除了痛心老人的愚蠢、企业的无良、是不是应该反思更多?
参考文献:
魏华, 汪涛, 周宗奎等.(2016).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的影响. 心理学报.
魏华,段海岑,周宗奎,朱晓伟,刘美婷.(2018). 叠音姓名对人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心理学探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