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的故事(春秋史话——越王勾践的故事)

勾践的故事

春秋战国史话——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距离今天真是非常遥远了,那段已经被尘封了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卧薪尝胆就是其中之一。卧薪尝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些成语可能是很多人都是烂熟于心的,但出背后的故事就不一定都知道吧。今天,就让我们就说说咱浙江人的老前辈越王勾践的故事。先来一段口语化的通俗版本,让更多的人能看懂。然后再谈谈稍稍专业一些的史料出处和古籍古迹等。
                    
      
吴越之争
春秋时吴越两国互相攻伐,结下仇怨。越王允常死后,儿子勾践继位。吴王阖庐趁勾践初立,兴兵伐越。勾践冷笑道:欺负本王年轻不是,来吧,叫你有来无回!两军对阵,气氛紧张到极点。吴越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只是剑拔弩张、严守阵脚。这时,越国军阵中大踏步走来三列士卒。阖庐下令:备战!霎时,吴阵战鼓齐鸣,震耳欲聋,弓箭手张弓搭箭,只待三列士卒进入射程。谁知,越军士卒们停了下来,怒目而视。让吴军不知所以。阖庐喝道:停!鼓声骤然停歇,战场一片死寂,风声呼啸,旌旗猎猎。突然,越军的三列士卒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接着全体同时抽出佩剑自刎。一时间鲜血喷溅,士卒纷纷倒地气绝身亡。阖庐懵了,全体吴军也懵了。哪里有尚未交兵即先自杀的道理!无菌争相观看,阵型大乱。越军沉寂擂鼓进攻。阖庐大惊失色,连忙下令重新列阵,但为时已晚,眼见得越军黑压压一片前冲,势如洪水不可抵挡。吴军来不及列阵抵抗,就已被杀得七零八落。阖庐受伤,逃回国后不久就死了。临终前交待儿子夫差:千万不要忘了向越国勾践复仇!
过了两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军队,准备复仇,打算先发制人攻伐吴国。谋士范蠡反对。勾践不听执意出兵。夫差迅速集结精锐部队迎击,一举击溃勾践。勾践带着残部五千人退保会稽山。夫差穷追不舍,将勾践重重包围。
勾践望着山下的吴军,后悔不迭,对范蠡说:悔不该不听先生之言!为之奈何?范蠡道:大王勿要沮丧。如今之策,莫若派遣使者带着厚礼去见夫差,向他求情,愿为夫差做牛做马。如果夫差不答应,您亲自去一趟。勾践遂派文种去夫差那里求情。文种膝行叩首爬到夫差跟前,痛哭流涕说道:威武的大王啊!您脚下践踏着的自寻死路的贱臣勾践,让我拜见圣贤的大王您!勾践斗胆让我禀报大王,他愿做您脚下的臣子,他愿让他的妻妾服侍您!求您饶了勾践小儿吧!夫差盯着文种满脸涕泪,想了一会儿,说道:好吧……“伍子胥已经强烈反对:大王不可!上天把勾践送到您的刀下,岂能放过了他!”夫差于是对文种说道:回去告诉勾践,天意不可违,让他准备好受吧死!
勾践听了文种的汇报,恼羞成怒,拔出佩剑传令,将宫中美人全部斩杀,宝物悉数焚毁。夫差不给我活路,我去找夫差拚命!文种劝道:大王勿要冲动。我再去找吴国太宰嚭。嚭这个人好色爱财,不如给他点儿好处,让他为咱们求情。勾践道:速去!文种带了两名绝世美女,加上大批金银珠玉,去见嚭。嚭喜笑颜开,领着文种再次拜见夫差。文种说:愿大王饶恕勾践。勾践的女人全给您,勾践的宝物也全给您!如果大王不给勾践活路,勾践带着五千残兵垂死挣扎,多少也会让大王损失几千人马。何必呢?嚭也从旁说道:勾践向大王称臣,国家利也!不如允了勾践。伍子胥大骂嚭是个卖国贼。夫差道:伍子胥你过分了!凭什么你说的全对,别人说的全错?我已经定了,饶他勾践一命!伍子胥扼腕叹息道:今天不灭了勾践,将来必定后悔。他勾践是一代贤君,文种、范蠡都是良臣。放虎归山,必生祸患!夫差不听,最终罢兵撤围,勾践捡回一条性命。
勾践带着夫人和范蠡到了吴国后,受尽苦难折磨羞辱。三年后,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就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国后发誓复仇灭吴,卧薪尝胆,休养生息,重用范蠡、文种等人,天天尝苦胆、卧柴薪,时时扪心自问:“勾践啊,你可忘了会稽山之耻?”他亲自耕种,妻妾们亲自纺织,吃素食,穿素衣,礼贤下土,厚遇百姓,争取民心,准备报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史记·货殖列传》:“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一年,越国向吴国进贡蒸熟的种子,使第二年吴国农业歉收,削弱了其国力。
七年后,勾践认为国力恢复,时机成熟,就想出兵攻伐吴国。大夫逢同劝道:如今国力刚刚恢复便攻伐吴国,恐将暴露军力。吴王必然举全吴之力反击,越国就危险了。当今天下,吴国与齐、晋交战,又结怨楚、越,其势正炽、目中无人,连周天子都感到威胁。不如我们趁此时结交齐、楚、晋等国,卑躬屈节、厚待吴国。吴国势焰嚣张,定然好战,那时再联合齐、楚、晋灭吴也不晚。勾践深以为然,频频派出使者带着礼物巴结示好齐楚晋吴四国,心里却考虑着怎样借力除掉吴国。
又过了两年,吴王夫差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谏道:不可。我们的敌人不是齐国,而是越国。勾践与民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祸患。齐国于我吴国只是疥癣,越国却是心腹大患。愿大王先除掉勾践再对付齐国。夫差道:“区区勾践,奴颜卑色,谅他翻不起大浪。”执意攻打齐国,获得大胜利。夫差埋怨伍子胥当初阻止吴攻齐。伍子胥冷言道:“大王勿沾沾自喜!”夫差气急败坏,把伍子胥一顿大骂。伍子胥气得几欲自杀。
     此后,勾践从文种之计,以国内饥荒为由向夫差借粮食,试探夫差对越国的戒心到底多大。伍子胥苦谏夫差拒绝借粮,夫差为了炫耀吴国粮多,还是借粮给越国。伍子胥叹息道:“大王不听忠谏。不出三年,我吴国便国破人亡了!”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夫差,献上丰厚贡礼,夫差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担忧,说:”这是要让吴国灭亡啊。”于是劝谏吴王说:”越国近在腹心之地,现在我国虽能战胜齐国,好比石头田地,没有用处。而且《盘庚之诰》说,乱妄之人只有消灭干净,商王朝才能兴旺。”嚭为扳倒子胥、独掌国政,不断在夫差面前进谗言:“伍子胥貌忠实奸。大王不防着点儿,伍子胥必为乱!”。恰好越国大夫逢同也在吴国做人质,他结好嚭,一起谗毁伍子胥。起先,夫差也不相信伍子胥是奸臣。听嚭和逢同的谗言多了,心中不免疑惑。
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把子女托付给齐国贵族鲍氏照顾。夫差闻之大怒,“伍子胥果然欺我!”遂赐宝剑属镂之剑令子胥自杀。伍子胥提剑叹息道:“夫差啊?当年我助你父阖庐成就霸业,又扶你继位,你说要分给我吴国一半土地感谢我。我拒受。如今却要因小人谗言杀我。你真是愚昧无知啊!”说完,对监刑官道:“我死后,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他们生长到可以制器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都东门之上,让我看到越国怎样灭掉吴国。!”夫差大怒道:“伍子胥狂悖!就算吴国真被越国灭了,也不能让他伍子胥看到!”命人把伍子胥双眼剜出扔到河里。

这样又过了三年,勾践问范蠡:“伍子胥已死,奸臣当国,吴国阿谀之风兴盛,现在是否可以攻吴?”范蠡依然劝止。次年春,吴王夫差带领国内精锐部队赴黄池主持召开诸侯大会,吴国都城只有太子率一群老弱残兵留守。范蠡对勾践道:“时机已到,可以攻吴!”公元前482年,勾践率精兵强将趁虚而入,攻入吴都姑苏,杀吴太子。消息传来,夫差正在主持诸侯盟会,不敢泄露半点风声。盟会结束后立即返国向勾践求和。勾践自忖越国尚不足以灭吴,答应与吴国和解。
四年后,越国军力愈发强盛,勾践再次大举攻吴。此时的吴国,精锐部队尽亡于与齐晋交战的战场上,民力疲弊,无力自卫。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被围困三年的吴都终于破城。夫差困于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穷途末路的夫差派出了使者向勾践求饶:之前,会稽山之围,我饶勾践不死。如今,我困守姑苏山,勾践可否也饶我不死?有前车之鉴的勾践岂能给夫差喘息之机?勾践召来范蠡等人讨论是否放过夫差。范蠡厉言道:“昔日上天以越国赏赐吴国,夫差不取。今上天以吴国赏赐越国,大王岂可不取!且大王苦身焦虑二十余年,为的不就是灭吴吗?天赐不取,反受其咎!”勾践掉下几滴眼泪,慢慢说道:“可是,我不忍面对夫差使者。”范蠡道:“大王不忍,且由我代为行之!”说罢,带着一群士兵找到吴国使者,道:“越王已经授权我处理吴使求和事。你回去告诉夫差,他只有死路一条!”吴国使者听了,拭泪而去。勾践继续做戏,派人对夫差道:“我给你一座东海中的岛屿,你不如做个岛主吧!”夫差难以忍受此等耻辱,对越国使者道:“回禀越王: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了。”“我无颜黄泉之下见伍子胥。” 遂以发蒙面自尽。
勾践灭吴,诛杀嚭,尽占吴国土地,名声大起,威震中原,随后北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泗上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然而为勾践立下汗马功劳的范蠡却不辞而别、不知所踪。临行前留下一封书信给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可与之共患难,而难与人共享乐。您何不离去呢?”文种见信,惊起一身冷汗,于是称病不朝,表达自己不贪恋权势,只求身家性命安好。勾践灭吴后一心想北上中原称霸而文种不予支持,称病不上朝,引起勾践的不满。在要偏安江南一隅还是要“北上中原,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上,主张偏安江南一隅的文种与勾践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一天,勾践派人赐文种一柄宝剑,传话道:“先生曾教我灭吴的七种策略,我只用三种,就灭了吴国。先生不如去见我先王父,在他那里也试试另外四种策略吧?”文种听了,哈哈大笑,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塑像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本名鸠浅,音译为勾践,又名菼执,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所定之的春秋五霸之一 。
越国先祖乃夏朝开国君主夏禹之后裔,为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建立后已是春秋末年,因为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一直保持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吴王阖闾因为打败了楚国,成为了南方的霸主,而吴国和越国却素来不和。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公元前496年,勾践继任越王之位。[2]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于是出兵攻打越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勾践派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吴军看得出神、队列大乱,越军趁机发起攻击,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其脚拇指。吴军被迫撤退,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3]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夫差为了不忘记父亲的遗言,就叫人在他每天经过官门时提醒他:“夫差!你忘记了越王杀死你父亲的大仇了?”,夫差便流着泪说:“不敢忘”。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吴王夫差夙兴夜寐、秣马厉兵,夫差命伍子胥与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越复仇。越国大夫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三年。这回复仇来势汹汹。我们不如先守住城,不与他们正面打仗。自以为是的勾践不顾范蠡苦口婆心地劝阻,决定先发制人、发兵讨伐吴国。夫差倾全国精锐迎击,在夫椒击败越军。勾践仅以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吴军进而围之。[4] 勾践走投无路,只好问计于范蠡说:“后悔当初没有听你话,弄到了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说:“我们快去求和吧。”勾践听从范蠡的建议:卑辞厚礼向吴王夫差忍辱请和,愿意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谈判,表示越王勾践愿意携妻带子入吴为臣。吴王夫差拟同意勾践之请。相国伍子胥坚决反对,认为吴国灭越乃天意,不能允越王之请。[5]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态度告之勾践。勾践决定杀妻灭子,率五千兵卒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被困会稽时,万念俱灰曰:“ 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劝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最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 [7]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使之说服吴王夫差。勾践遂派人送伯嚭财货和美女,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率五千人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越国上下同心、同仇敌忾,五国损兵折将、何利之有?吴王夫差深以为然,于是接受越国求和,赦免越王勾践,并从越国撤军。伍子胥仰天长叹:“如今天赐良机而不灭越,此后必将追悔莫及。” [6] 
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前492年)五月,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入吴国为臣,越国群臣送到浙江之滨。临水道路上人们堵塞了通道,送行的军车一直到固陵。[8]  越王勾践仰天长叹,举杯向众人,痛哭流涕,默无所言。[9] 到了吴国之后,夫差让勾践夫妇俩住在阖闾大坟旁的一间石屋里,叫勾践喂马,范蠡做奴仆。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牵马缀蹬,甚至亲尝夫差的便溺。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范蠡矢志追随越王践、绝不弃越归吴。三年后,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就放勾践回国。[10]

越王勾践获释回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渐渐恢复越国国力。勾践怕安逸生活会消磨自己的复仇意志,为提醒自己不忘奇耻大辱,在屋里吃饭的桌子上面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苦心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然后自问:“汝忘会稽之耻耶?” 他还将床席撤去用柴草作床垫,即后人传诵的“卧称尝胆”,时时提醒自己:毋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勾践身着粗布、顿顿粗食,“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夫人则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勾践夫妇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全国上下一心、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勾践经常卑身下访、不耻下问、访贤能、求国策、厚待谋士宾客,让文种管理国家大事,让范蠡去训练军队兵马,又采用文种的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使夫差杀害伍子胥。[1] 越王勾践内修其德、外布其道、蓄士养民、同仇敌忾,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富国强兵,终于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之清华简《越公其事》篇详细记载了勾践励精图治的全过程:先是无为而治,让越国休养生息以“安民”;随后推行“五政”以“用民”。即“好农”,褒赏农民,重视农业,发展经济;“好信”,文化育人;“征人”,征四方之民,增长人口;“好兵”,扩张军力;“饬(chì)民“,整饬军事、吏治、民事”,修命令,明法度,严刑罚,“五政”成为越国富国强兵战胜吴国的资本。
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举国精锐北上参加黄池(今河南新乡)会盟,耀武扬威,欲争霸主,仅留老弱残兵与太子留守吴国,越王勾践于是集合善于水性的水军二千人,训练有素的战士四万人,核心近卫军六千人,技术军士一千人,乘机伐吴,击败吴军,杀吴太子,焚毁姑苏台。吴王夫差正与中原诸国定盟,接吴国快骑密报,下令严格保密,会盟完毕后率大军匆匆而返,与越军接战,连战连败,被迫派使臣携带厚礼求和。越国也自觉尚无力灭吴,应允吴国求和后撤军 [11] 。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次率大军攻吴,于笠泽(上海松江)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吴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越王勾践二十一年(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起兵伐吴,翌年攻入吴国境内,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攻入吴都,杀太宰伯嚭。越王勾践本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今舟山一带),给他百户人家以渡余生。范蠡坚决不允。吴王羞愧难当,说道:“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话音甫落、自杀而死。[12]
 

                                          越王勾践绣像
越王勾践灭吴,威震中原、踌躇满志,率军经过夫差所开凿的邗沟,北渡江淮,与齐、鲁、晋等中原诸侯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并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肉(祭祀所用),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霸主),号令诸侯、辅佐周室。越王遂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在秣陵(今江苏南京)筑城、封建侯国。后又迁都琅琊(今山东临沂),建立周围七里的观景台,可以遥望东海。此时,越国领土纳入吴地,又占据楚、宋、鲁的部分土地,疆域北过淮水,与鲁国接壤,东面可由今宁波出海,南达今绍兴诸暨以至温州,西面至今江西鄱阳湖。《史记·货殖列传》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是说,江淮以南从太湖到宁绍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依靠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相对比较容易维系温饱生活,但生产方式还是低下的“火耕而水耨”。[13] 
史籍记载,勾践其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故手下谋臣如范蠡远去,文种自刎,计然佯狂。勾践灭吴后一心想北上中原称霸,但主张偏安江南一隅的文种反对。是偏安江南一隅、还是“北上中原,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上,文种与勾践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文种称病不朝,引起勾践不满,于是有人趁机诬告文种要谋反,于是勾践赐剑给文种让其自杀。
越灭吴后,因与鲁接壤,鲁国君希望在越的帮助下消灭三桓的势力。公元前474年,鲁叔青出使越国 [14] 。次年,越执邾子以归,鲁哀公拟赴越国。季孙氏唯恐哀公对他不利,竭力阻止。宋、卫等国也把越作为霸主。越王勾践采用文种所献之”七术”即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缰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削弱中原诸国,以维系霸权霸业。

勾践三十一年(公元前465年),勾践病重,自知来日无多,于是嘱咐太子:“吾自禹之后,承允常之德,蒙天灵之佑、神祗之福,从穷越之地,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干戈,跨江涉淮从晋齐之地,功德巍巍。自致于斯,其不可诫乎?夫霸者之后,难以久立,其慎之哉!”
勾践史料史籍:
清华简《越公其事》、《左传》、《国语》、《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绝书》、《吴越春秋》
 
二、对勾践的历史评价:
墨子:“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15] 
范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司马迁:①“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彊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②“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与吴争彊。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勾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卒复雠寇,遂殄大邦。” [16] 
王朗:“勾践欲广其御儿之疆,馘夫差於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 [17] 
与勾践有关的成语典故: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原意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后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兔死狗烹(tù sǐ gǒu pēng),鸟尽弓藏(niǎo jìn gōng cáng),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原意指飞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主人烹食。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曾经出过力的人被一脚踢开。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shí nián shēng jù shí nián jiào xùn),出自《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箪醪劳师 春秋时期,酒为上层贵族所专用,君王是牧养子民的,为了表示关心子民,常常赐酒于民,以示恩惠和笼络。秦穆公伐晋时,过雍州、到河边准备劳师,却只存酒一盅,于是投酒于河与将士共饮,收买军心,鼓舞士气。所谓“一瓶之醪倾而三军之众悦”。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怀着强烈的报仇复国欲望,回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治国安民强兵的措施。在自励图强,雪耻复国过程中,酒发挥了奇特的作用。越国人口因连年而锐减,为了报仇雪耻,《吕氏春秋·越语》中有勾践用酒奖励生育的记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孩,两壶酒,二豕”(生男孩者奖两壶酒和一只狗;生女孩的奖两壶酒和一头小猪。)十年之后,兵强马壮,藏粮千仓,便兴师伐吴。师行之日,百姓纷纷来到绍兴城南,进献美酒犒劳三军。但酒不够分配,勾践效法秦穆公投酒河中,与军民迎流而饮,于是士气百倍,一举灭吴。勾践投酒的那条河,即今日绍兴城南的“投醪河”又称“劳师泽”。[18-19] 
与勾践有关的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前一句讲的是,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成了上将军。后一句讲的是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报了会稽之耻。
   这副对联于我,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因为此生之追求学问的道路,虽因文革、上山下乡而中断了10年之久,但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一直断断续续地走在求学之路上,大学从本科到博士毕业,以及去海外做博士后研究、做访问学者……直到今日仍然是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基本上可以算是活到老、学到老了吧。既然上学,就免不了考试。这一路走下来,有过多少坎坷,身经多少场考试也数不清了,个中三昧、唯自知耳。每逢遇到难关,这副对联就是我用来自我鼓励、自我鞭策的座右铭。伴随我度过了无数个孤灯永夜,无数次在我的心中、随我一同走进考场

勾践越王台在浙江绍兴市,位于绍兴城内府山东南麓,相传是越王勾践阅兵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勾践而建。初建于南宋嘉定十五年。抗日战争时被炸,1981年重建,越王台傍山而筑,富丽堂皇,气宇轩昂,飞檐翘角,朱梁画栋,富有古朴典雅的汉民族特色。台前东、西首各陈列着柏树和松树化石,据传系外域进贡之物。大殿正中是越王勾践、大夫文种、范蠡三尊石刻塑像,上方悬挂着一块“卧薪尝胆”的匾额。如今绍兴与勾践有关的史迹还有:勾践小城、越王峥、日铸岭。在诸暨还有椑中、大阜、句乘、越山、王坟岗、千秋桥、万岁桥等。越王勾践应该是越国1800年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君主。
三、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有一把绝世兵刃——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保存完好,剑长55.7厘米,出土时寒光闪闪,剑刃仍很锋利。剑身满布黑色菱形花纹,纹饰精美,镂刻最细处仅0.1毫米。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剑柄、剑格乌黑,剑格两面铸有花纹,分别嵌有蓝色玻璃与绿松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11道宽度不到1毫米的同心圆。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于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译为:越王勾践,亲自督造(制作)并自己使用的剑。[7] 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高超技艺,堪称中国国宝。[20] 
战国末期的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他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之名。而这把青铜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 [2]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这柄铜剑。据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考古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专家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解读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3] 
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该馆镇馆之宝。“越王剑”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经历数年精心铸造出来的。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宝剑,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后来越败于吴,勾践把湛庐、胜邪、鱼肠三剑献给吴王阖闾求和。吴王无道,湛庐宝剑“自行而去”到了楚国。吴楚为此还曾大动干戈,爆发过一场战争。此剑虽历经数千年,但剑身没有锈迹,花纹光亮如新,剑锋闪烁寒光,依旧锋利无比,实为旷世罕见之奇物。[11] 据《拾遗记》记载:“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八名真刚。”越王勾践还热衷于收藏名剑。当时的宝剑鉴定专家薛烛看到勾践珍藏的宝剑时也大吃一惊,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稀世之宝。
对于越王勾践宝剑为何出土于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女儿随嫁之物到了楚国,楚王又把它赐给了一位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二是战利品,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击败越军,缴获此剑带回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4] 
剑的起源
越王勾践剑
剑的发明和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世人尊其为“百兵之祖”,不过究竟是谁发明了剑,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剑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成为历朝历代王公将相,文人侠士,商贾庶民所追捧的对象。有人根据《管子·地数篇》中“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的记载,认为剑出现于轩辕黄帝时代。也有人说剑出现于殷末周初,因为《逸周书·克殷》记载,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此“轻吕”古书释为“剑名”。据考证,“轻吕”是突厥语,周人出身戎狄,故比商人更容易掌握这种兵器。有人据此推断,剑是从西亚通过游牧民族传入中国。无论剑是由谁发明的,剑历史悠久,被后人称之“百兵之祖”,当之无愧。到了东周,冶炼技术逐渐进步,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较为规范的铸剑法则和技术,使剑成为最主要的短兵器。

勾践的故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